2024年7月,菲律宾与中国之间悄然达成了一份临时协议,允许菲律宾的补给船接近并补给驻守在马德雷山号上的军人,且无需事先获得中国的批准。尽管如此,中国的海岸警卫队依旧保持高度警戒,密切监视着整一个完整的过程,确保不出差错。协议签署后,补给行动变得更规律,仿佛找到了一个新的节奏。
在协议生效后的几个月里,补给行动进行得相当顺利。到了2024年底和2025年初,几次补给都没有遭遇重大干扰。尤其是在2025年1月24日,中国方面明确说同意允许菲律宾运送生活物资;随后,3月5日,菲律宾军方报告称补给顺顺利利地进行,士兵们顺利卸下了食物和水等必需品。直到4月11日,第七次补给到来,这一次船员们还收到了新鲜的水果,作为一种小小的慰藉。到了5月21日,菲律宾再次声明,他们的补给行动不再需要中国的许可,并且在几天后,发布了补给过程的视频,视频显示补给船平安达成目标,虽然中国的船只依旧在旁边守望,但并未加以干扰。
马德雷山号这艘船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。船上到处是蟑螂和老鼠,士兵们的居住环境也相当糟糕,舱室破旧,通风差,堆积的垃圾发出刺鼻的气味。海水和潮湿的空气加剧了船体的腐蚀,船舱内的空气令人窒息,船员们只能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。生活品质的低下,似乎成为了这支驻守部队的常态。
马德雷山号并非普通船只,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4年,二战期间由美国制造,并曾参与过越南战争。后来,这艘登陆舰被移交给菲律宾海军,成了菲律宾的一艘老旧战舰。虽然它带着厚重的历史印记,但如今却已经沦为一艘停滞在浅滩上的废船,无法再动弹。船上的武器几乎全部失效,只剩下一个40毫米的炮,但由于没炮弹,它基本上成了摆设。船员的主要任务也只是维护这艘老船,每天都在重复着单调的守卫和巡查任务,生活格外枯燥。
船上的通讯设施极为简陋,依赖一台柴油发电机和几块蓄电池供电,信号常常不稳定,士兵们不得不多次调整天线才能勉强与岸上取得联系。发电机也因年久失修频繁出故障,士兵们只能自己动手修理,因为就没有专门的修东西的人。生活物资更是捉襟见肘,船员们的食物以罐头和米饭为主,偶尔能通过钓鱼改善伙食。而淡水的供应极为紧张,完全依赖不时到来的补给船,而且储备量极其有限,每个人都得节约使用。
医疗条件更是简陋,船上只有一名医务兵,处理的只是些小病小痛,如蚊虫叮咬或轻微的划伤。药品也极其有限,真正的医疗援助几乎没办法保障。如果有人患上重病,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自己能撑到下一次补给船到来,或者希望能有船只来接走病患。
实际上,自2010年以来,中国的船只就频繁在附近海域巡逻,常常拦截菲律宾的补给船。每次补给都充满不确定性,能否顺利靠近,能否顺利卸货,全凭运气,这使得驻守的士兵们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上的压力。补给的中断或延迟让士兵们陷入困境,他们常常不得不依赖船上有限的物资以及自己捕捞的鱼维持生计。
驻守的士兵大多来自菲律宾中部和南部的贫穷的地方,他们参军的初衷就为了寻求一份稳定的收入,养家糊口。军队中的分工明确,队长负责协调全局,报务员负责通信,医务兵负责健康问题,其他士兵则执行日常的守卫任务。尽管条件艰苦,大家依旧在坚持,默默守卫这片海域。
在2024年8月,菲律宾政府提出了一个加固马德雷山号的计划,希望可以延长这艘船的常规使用的寿命。计划包括加固船体,焊接新的支架,并为船身涂上厚厚的油漆,旨在减缓船体的腐烂进程。士兵们也亲自参与修复工作,他们用水泥填补船身的裂缝,尽力维护这个摇摇欲坠的海上前哨。
尽管有加固计划,但马德雷山号的状况仍在不断恶化。船体的腐蚀面积已超越了30%,许多地方已经生锈严重,随时有可能崩塌。中国方面多次要求菲律宾将这艘船拖走,认为它非法搁浅并且破坏了珊瑚生态,但菲律宾政府从始至终坚持不肯将其移走。自1999年菲律宾政府故意将这艘船搁浅在仁爱礁以来,马德雷山号就成了菲律宾宣示对该海域主权的象征,而士兵们则被迫在这片海域上驻守,再也没撤离。
这些士兵常常远离亲人,驻守在这艘破旧的船上。他们不仅要忍受补给的中断,还要承受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。每当补给中断,他们只能依赖船上有限的储备和自己捕捞的鱼维持生存,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让他们的生活异常艰难。
驻扎的士兵们通常每三到六个月轮换一次,每次出发前,他们都会在巴拉望的基地准备好自己的个人物品和必需工具。尽管他们努力适应孤立的海上生活,但有限的资源和补给使他们的生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。偶尔,他们会用自制的鱼叉捕捞鱼类,或许也借此消磨无聊的时光。菲律宾政府虽然给他们提供了一些补贴,并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进行表彰,但这种物质上的奖励并不能改变他们艰苦的生活状态。
马德雷山号的腐烂进程依旧在继续,尽管士兵们已尽力维修,但这艘船的未来依旧扑朔迷离。对这些士兵而言,生活的艰辛并没改变,他们中的许多人出身贫困,参军本是为了谋生,却没想到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坚持到底。他们的坚韧与坚持,在国际局势的夹缝中显得格外无奈,也让人深感,身处在大国博弈之中的普通人,往往是最无力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